直到真正开始为姐姐操办后事,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在北京,“入土为安”这四个字有多么沉重。

我们跑遍了市区的几个公墓,得到的答复几乎是一致的:“没有了,早满了。”要么就是壁葬格位,挤在密密麻麻的墙体里,总觉得太过憋屈。姐姐一生爱花爱草,爱开阔的风景,我实在不忍心让她留在那样一个局促的地方。那一刻,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我,难道在这偌大的北京,竟找不到一方能让姐姐安宁长眠的净土了吗?

陵园环境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准备转向更远的河北看看时,一位做殡葬服务的朋友提到了一个名字——怀柔九公山长城纪念林。他说:“那里有树葬,环境很好,不像传统的墓地,倒像一座森林公园。”

带着一丝最后的希望,我们驱车前往。车驶出喧嚣的城区,穿过怀柔连绵的山峦,空气渐渐变得清冽。当车转入九公山,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冰冷的石碑矩阵,而是漫山的苍松翠柏,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清脆的鸟鸣。我的心,忽然就静了下来。

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看了几处树葬区。没有林立的花岗岩,每一棵树下,都是一处安宁的居所。最终,我们为一棵挺拔的松树下了定金。它生长在一片向阳的坡地上,静谧而充满生机。

树葬

我抚摸着那粗糙的树干,心里默默地对姐姐说:“姐,就是这里了。你看,头顶是蓝天白云,远处是古老的长城,有松柏为你作伴,有清风为你吟唱。你再也不会被城市的喧嚣打扰了。”

是的,我们没有选择那块冰冷的石碑。姐姐的骨灰将安放在树下,与大地融为一体,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在这棵松树上得到延续。这比任何豪华的墓穴都更有意义——她不是被安葬在了这里,而是真正地回归了自然,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回程的路上,夕阳将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我心里那份沉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奔波劳累,虽然心中悲痛依旧,但我知道,我们为姐姐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姐姐,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来看你。那时的你,想必已与这满山青翠,难分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