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举办了一场公益生态安葬及送行仪式,20位逝者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归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活动现场,家属们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来到西郊福寿园的生态葬区,和自己的亲人做最后的告别。70多岁的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选择生态安葬,就是为了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对大自然的回馈。
在他看来,生态葬又环保又节约土地,让生命回归自然,和泥土融为一体,这感觉特别好,就是“自然而来,自然而去”。
那啥是生态葬呢?其实,生态环保葬的形式有好多种,像鲜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等。这些方式都不立碑,也不留骨灰,把逝者的骨灰放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里,然后集中安葬在鲜花、绿树或者芳草中间。
就拿这次西郊福寿园的公益生态葬区来说,用的就是先进的生态安葬技术,把逝者骨灰安放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里,让它们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而且呀,西郊福寿园还特别贴心,他们要为咱重庆的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无偿提供100座公益生态安葬墓位呢,就是为了减轻困难群众在丧葬方面的经济压力。
不仅如此,园区还会不定期给这些困难群众免费举办数字追思送行仪式和纪念活动,用创新的数字礼仪服务,满足家属们的情感需求,倡导大家用文明、数智、绿色、环保的方式寄托思念。
为啥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生态葬呢?其实,这里面的好处可多了去了。首先,肯定是环保。生态葬减少了传统墓葬里石材、水泥这些材料的使用,降低了资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也小了。
而且,还特别节约土地。大家想想,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土地资源多宝贵呀,生态葬就能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像龙居山陵园,他们采用的花坛葬形式,不立碑、“零保留”,用全降解环保容器,让骨灰和土壤自然融合。据那儿的负责人说,现在龙居山陵园已经有20%以上的客户选择了生态节地安葬。
从全市范围来看,重庆在生态葬这方面的发展也很迅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5月,咱们重庆已经有28个区县、63个公墓,开辟了181个生态节地葬式墓区,像壁葬、室内葬、塔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等墓型都有。
这些墓区总占地面积100506.19平方米,规划能安葬313572位,现在已经安葬了90825位。这数字的增长,也能看出大家对生态葬的认可在不断提高。
其实,生态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在福建,海葬、树葬这些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安葬方式,已经慢慢成了新风尚。在漳州,他们建设的生命公园,采用斜碑式生命里程碑,周边种满了四季花草、绿化乔木,既节约了用地,又让逝者能长眠花海,还能当休闲公园用,特别受欢迎。
在咱们重庆万州,还探索出了林墓复合利用的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利用林下空间开发墓位,既解决了墓地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又盘活了闲置林地资源。
不过,生态葬在推广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受传统“入土为安”“隆丧厚葬”观念的影响,觉得生态葬仪式简单、祭扫不方便,接受起来有点困难。还有人觉得生态葬千篇一律,没墓碑辨识度低,甚至担心亲友骨灰会相互混杂,祭奠的时候不好找。
但是,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生命归宿有了新的认知,越来越多人开始理解和接受生态葬。就像这次重庆举办的公益生态安葬活动,参与的家庭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家人们,生命的尽头,我们都希望能给亲人最好的安排。生态葬这种既环保又有意义的方式,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它让我们在告别的时候,也能为地球留下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