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二届公益性生态安葬活动在奉正塬殡仪馆公墓广场庄重举行。在绿树与鲜花的环绕中,62位逝者回归自然,为生命画上了别样的句点。

公益生态葬活动现场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庄重的氛围,逝者家属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可降解的骨灰坛庄重地安放在草坪中,亲手覆土、撒花,让亲人的骨灰以自然融合的方式实现“生命与生态共生”。

参与此次活动的逝者家属表示,他们非常接受回归大自然的形式,这种既环保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殡葬方式,让人们能够以更广阔的胸怀去缅怀逝去的亲人,也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据介绍,生态安葬是一种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殡葬模式。它是将已逝亲人的骨灰抛撒入海,或与鲜花瓣、泥土一同葬于树根、草坪之中,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更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重要民生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西安市惠民殡葬补助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的出台,弥补了政策上的空白,实现了西安市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同时西安市积极探索在内陆城市开展公益性海葬活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公益性海葬活动,并于去年10月举办了首届公益性生态安葬活动,3次活动累计安葬逝者骨灰299具,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探索符合西安实际、方便群众参与的公益性生态安葬方式。

下一步,西安市将持续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供给,常态化举办“公益性海葬”和“公益性生态安葬”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殡葬服务需求,助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文明殡葬、绿色殡葬深入人心,迈出移风易俗改革新步伐,助力殡葬行业向着更加绿色、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人正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当生命以花、树、海的形式延续,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但推进生态安葬仍面临诸多挑战。传统观念认为重殓厚葬才是尊重逝者,这使得许多家属在选择时产生顾虑。此外,一些人误将生态葬视为“随便葬”或“薄葬”,认为不孝顺、不重视。更有甚者,担忧选择生态安葬后无法妥善寄托哀思。

业内人士分析说,推动生态安葬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长远角度看,绿色生态安葬是殡葬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目前仍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如加强顶层设计、改变传统观念、优化经济激励政策、培养高素质殡葬服务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只有这样,生态安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逝者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