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习俗,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多仪式和习俗都简化不少,仍然有一些沉疴陋习遗留下来,与现代社会发展发生矛盾,例如“攀比风气”兴建“豪华大墓”、“活人墓”等等,甚至有些“天价墓”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导致“死不起”呼声水涨船高,造成殡葬矛盾愈演愈烈。近年来,政府对实施殡葬改革之路也从未停歇,殡葬问题关乎民生问题,为缓解矛盾,大力倡导绿色殡葬,节约殡葬用地。

传统殡葬沉疴陋习

传统殡葬习俗主要体现在农村比较突出,一般农村有人去世,都会在家里或祖厝放3-5天,这期间会大摆酒席宴请村人,且会邀请民间吹丧乐队来驻唱,舞蹈队、腰鼓队等等,在人们眼里觉得阵仗越大,场面越热闹,越代表尽孝,家里越有经济实力,但往往这样一场丧事办下来,需要耗资5-10万不等,这无疑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这些都是传统殡葬发展至今存在的沉疴陋习。

为了改变这种殡葬陋习,政府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相关宣传活动。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减少殡葬中的燃放炮竹对环境的污染,推广新型殡葬,推行火葬,让传统殡葬沉疴陋习进一步得到改善。

整治“活人墓”、“大墓”

国内的一些地方有“卖好墓地,活人添寿”的说法,和公墓里的墓地价格高昂,且价格连连上升,为了“死得起”,很多人选择山上建一座活人墓以防止自己百年之后无葬身之所。还有在农村有很严重的攀比风气,兴建“大墓”、“豪华家族墓”皆来体现自己有多富有。但以此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

对此,政府大力整治“活人墓”、“大墓”,近两年来是拆除活人墓和大碑大墓的高潮。推进整治工作,努力形成摈弃不良丧葬习俗,营造文明殡葬、生态殡葬的良好局面。

提倡绿色殡葬、节地生态葬

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日益明显,对此,政府不得不实行殡葬改革来缓解殡葬矛盾争端。而节地生态葬法是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方向,它通过树葬、花葬、海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此,政府可以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途径,来倡导环保、文明、节约的绿色殡葬方式。引导群众开展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纪念追思活动,倡导文明治丧、低碳祭扫,从而推动殡葬改革顺利进行。可以说,推广绿色殡葬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