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距今已五百多年,目前,是我国现存体系最完整,规模最为宏大,地上、地下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依次是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据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在北京的旅游景点中,有十个世界之最,十三陵是其中之一。

石牌坊: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东西横列,是陵园的引导建筑,立于陵园之南,是陵园的外门,亦称“南天门”


大宫门:大宫门是十三陵陵园的正门,门墙都是红色,故又称大红门。门是圆形供劵门并排三洞,上面是黄瓦单檐,大宫门保护完好,如今已在门南建成上下行的环形公路,将大宫门、碑楼、神路等古建筑环在期间。

        神路:南起碑楼,向北穿过神路古道和石像生群,至龙凤门止,长约两公里。注:碑楼和石像生群不是和皇陵一起修建的,是从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6年)十余年中陆续建成的。

        长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朱元璋四子,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享年65岁,(有的资料显示64岁)。在他执政中,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长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献陵: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二十二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洪熙元年五月十二日,猝死于宫内钦安殿,享年47岁。仁宗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帝王。

        景陵: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裕陵: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土木”遭俘夺门复位。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享年38岁,在位期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茂陵:明代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孝贞王氏、孝穆纪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在位二十三年,享年41岁。在位期间,做了一些顺应民心的事,为叔父朱祁钰恢复景泰帝号,并为于谦等景泰帝的旧臣平反昭雪。但他政治腐败,失政颇多,损害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朱见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专宠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

        泰陵: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孝宗朱祐樘,宪宗第三子,(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在位18年,享年36岁,在位期间,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康陵: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在位十六年,享年31岁。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建豹房,可惜的是一生无子。但对于朝廷政务其实始终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把握和判断,应州之役中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

        永陵: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正德 六年(1521年)即皇帝位,在位四十五年,享年60岁。明世宗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一说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 另一说他昏庸无能,凶狠残暴,痴迷于炼丹,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

        昭陵: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穆宗朱载垕[hòu]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公元1537年-1572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继皇帝位,四十六年改元“隆庆”,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于乾清宫病故,享年36岁。穆宗朱载垕即位时已是而立之年,在位仅有六年,即位初期作了一些益民好事,减免减税,平反冤狱,停减寺庙,巩固边防,结好鞑靼等。 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无能。

        定陵: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年号万历)及其妻妾——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朱翊钧—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六月十日即位,次年改元万历。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驾崩,享年58岁。明神宗是明朝享国最久的帝王,也是典型的荒淫怠惰的君主。

        庆陵: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潘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是明神宗长子,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即位,三案迷离,红丸丧命,九月一日驾崩于乾清宫,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享年39岁。  “鹊巢鸠占”朱常洛在位仅29天,是明代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朱常洛一生十分坎坷,即位前三十多年中孤独、苦闷、压抑、恐惧,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精神才得到解放。光宗皇帝能够一步一步度过坎坷,并能登上皇帝位,可以说是他的万幸,但终究未能逃过灾难,死于“红丸”一案。

        德陵: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朱由校(1605-1627年),十六岁继位,次年改元天启。执政七年,于天启七年(1627)八月病死,享年23岁。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所以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形成了软弱的性格。朱由校不久就对政治失去兴趣,自己却迷上了做木匠,以至于痴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思陵: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明思宗(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享年35岁。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埋葬在昌平区的十三个皇帝陵寝总称。明朝共有十六帝,自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开国,至思宗朱由检,公元1644年自缢煤山(现景山),共二百七十七年。太祖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锺山,名"孝陵“。

        朱元璋传位皇太孙朱允炆,名惠帝。四年后燕王朱棣(太祖四子),发动了”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夺得皇位。惠帝出逃,不知所终,故无陵墓。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并在北京城北昌平,选下陵址,死后葬于天寿山下,定名”长陵“。从此,明朝各帝,均在此建陵。只有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因英宗朱祁镇复辟后代宗被废为郧王,死后葬于西郊金山,其余十三个皇帝均被葬于昌平,故称:”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