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态”一词也贯穿在北京市的殡葬改革中,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度逐年增高,社会共识正在凝聚,逐渐形成了遗体处置无害化、骨灰安葬生态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行为文明化、殡葬用品环保化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殡葬新型发展模式。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安葬方式改革之路正在形成。

节地生态葬

节地生态葬

生态葬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骨灰葬法改革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骨灰葬法改革力度,推出了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自然葬、深埋等生态安葬方式,骨灰安葬方式正在逐渐从以传统骨灰碑墓葬为主向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转变。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市率先推出了骨灰自然葬。骨灰自然葬是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景观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据介绍,骨灰自然葬的节地效果是传统骨灰碑墓葬的10倍以上,1平方米可安葬10份以上骨灰。“骨灰自然葬既满足‘入土为安’的传统安葬习俗,又以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北京,骨灰海葬的历史可追溯至1994年。骨灰海葬是指骨灰撒入大海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北京市自1994年起推行骨灰海葬,率先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骨灰撒海服务规范》,建立了以47项标准为核心内容的骨灰海葬服务标准体系。

在生态墓园建设方面,北京市确立了“景观优先、先建公园后建墓园、建墓(地)不见墓(碑)”的生态墓园建设原则。生态墓园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传统殡葬文化完美融合,是集生态安葬、城市绿地、休闲健身、旅游踏青于一体的多功能墓园。生态墓园能够提供自然葬、树葬、花葬、草坪葬、水景葬、景观石葬等多种生态葬式,每种葬式充分利用植被景观依势布局,错落有致,营造出“让生命回归自然”的意境。

当前北京,生态墓园绿化覆盖率达到90%,且植被品种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尤其是生态墓园不能设置墓碑,以消除人们对传统墓地的阴森印象,让生态墓园融入城市景观之中。目前,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已建成全市首个集休闲健身、旅游踏青、城市绿地、生态安葬于一体,为逝者提供植树葬、花丛葬、草坪葬、自然置石葬和立体葬等葬式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型生态示范墓园。长青生命纪念园内融合了草坪葬、树葬、立体安葬等多种安葬方式,并建有骨灰生态葬、遗体捐献、双桥烈士纪念碑等人文纪念设施。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建成全市首个农村公益性生态示范墓园,发展骨灰墙、草坪葬、花坛葬,引领了同类型墓地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9年,北京市还将新增5家公墓开展自然葬服务,丰台太子峪陵园、昌平区天寿陵园“和煦园”、佛山陵园“平安苑节地生态示范园”、景仰园骨灰林,延庆八达岭陵园正在进行节地生态公墓建设验收。到2020年底,有墓地的区都要建设一处生态墓园(区)。

政策补贴鼓励市民选择生态葬

2016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管理办法》,明确将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骨灰立体安葬等节地生态的葬式葬法纳入政府补贴范围。2017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本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补贴办法的通知》,对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亡故居民免费提供遗体接运等基本殡仪服务。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是北京市民政局出台的惠民丧葬政策之一,选择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或骨灰立体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均可享受。

“政府免费提供自然葬安葬服务,减轻家属的丧葬负担。”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青生命纪念园开设了公益性立体安葬业务,北京市户籍亡故居民可以免费安葬。墓园免费提供可降解骨灰容器、骨灰告别仪式及骨灰安葬仪式等服务。自然葬一经推出,即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截至2018年,已经为2048位京籍逝者提供骨灰自然葬。目前,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太子峪陵园、长安园骨灰林均已建成骨灰自然葬安葬示范区。

骨灰立体葬是指将骨灰长期安放在骨灰堂、墙、廊等立体安葬设施的骨灰格位中的安葬方式。由定点服务单位向重点优抚对象和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免费提供骨灰格位,每个单格骨灰格位财政补贴3000元,服务期20年。对其他具有本市户籍的居民提供骨灰格位,每个格位财政补贴1000元,居民个人负担2000元。2018年共安葬了105份,补贴共计11.9万元。

选择骨灰海葬的逝者同样也能享受全程免费安葬服务。每份骨灰由财政补贴给定点服务单位,用于逝者家属参加骨灰海葬仪式活动相关费用,每份骨灰可免费随行6名亲属。此外,对于选择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亡故居民,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殡仪馆还将提供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服务6项免费殡仪服务。

除了减轻家庭丧葬负担,北京市民政局还以人为本,通过举办集体共祭,推出二维码电子墓碑等政策服务,以缓解亲人哀思。每年清明节,在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生态葬纪念广场上,都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共祭活动,选择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逝者家属共聚在这里,悼念逝去的亲友。园区还为节地生态葬逝者提供二维码电子墓碑服务,家属可以将逝者生平文字、照片、视频等做成电子版,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目前,长青生命纪念园已制作2000份二维码电子墓碑。

节地生态安葬占比逐年攀升

从传统墓葬到自然葬、骨灰撒海,反映的是人们墓葬观念的改变。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北京每年火化量均在9万以上,其中选择墓地安葬的约有二分之一,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而选择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和其它节地环保安葬方式的正在逐年上升。“这说明市民们在殡葬观念上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节地生态的意识正在逐年增强。”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太子峪陵园是北京市较早尝试开展骨灰林自然葬的公墓,1990年4月14日,太子峪陵园就开展了北京市首次骨灰林种植活动,首次骨灰林种植活动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陵园墓区内。发展至今,太子峪陵园已经形成了骨灰林、骨灰墙、景观林葬、草坪葬四种节地生态安葬形式。截至2019年3月15日,节地生态安葬2948个,约占总量的7.02%。

“从2016年起,每年都能明显感觉节地生态安葬的占比在提高。”太子峪陵园介绍,2016年,陵园办理业务数1051个,其中节地生态葬190个,约占年度总量的18.08%。2017年,陵园办理业务数939个,其中节地生态葬228个,约占年度总量的24.28%。2018年,陵园办理业务数1001个,其中节地生态葬331个,约占年度总量的33.07%。

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生态墓园示范区。通过近几年的集中建设,革命公墓的生态墓园已初具规模,无论从葬式葬法还是环境布置上,被越来越多的家属接受、认可。为了给家属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祭扫服务,革命公墓今年陆续推出升降墓碑、GPS墓穴导航寻址系统和安全巡逻机器人等科技手段。目前,生态墓园已安葬200多位逝者。同时,仍有300多名家属登记排队等待生态安葬。

北京市骨灰海葬活动自1994年实施以来,迄今已顺利组织了485次,播撒骨灰2.17万余份骨灰投入大海,仅2018年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70批次,播撒骨灰2760份,参加活动家属11160人,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末,骨灰海葬量预计将达到北京市年火化总量的4%。

“起初,骨灰海葬并不被大家接受,但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渐渐开始愿意选择海葬。”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列举出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在2009年以前,骨灰海葬每年的平均数量不超过400份,从2010年开始快速增长,其中,2014年至2016年骨灰海葬量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增长。2018年,骨灰海葬占总安葬量比例达到3%。“这与北京市形成的‘全免费、四便利、两公祭’骨灰海葬服务模式分不开,作为一种不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方式,骨灰海葬已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