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为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宣传对殡葬改革、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助推作用,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特别策划开设“殡葬改革与发展论坛”专栏,陆续邀请业界、学界和相关政府部门中对殡葬领域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以撰写文章或接受专访的形式,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民俗学、文化学、历史学、环保、建筑、园林设计、公共服务与管理、行业管理等多维角度,对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北京骨灰撒海.jpg

2018年9月8日,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委员会七届一次主任会议暨首届海葬工作(文化)交流会议在浙江舟山举行,北京、上海、广州、青岛、舟山等9个地方的代表结合本地特色,就海葬工作经验做分享交流。本文根据交流会发言编辑整理,梳理了各地海葬基本情况、独具特色的海葬组织实施方法、惠民激励政策、后续的祭扫纪念服务措施等,以便读者对各地海葬工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北京市市为骨灰海葬服务建立47项标准

自1994年5月至今,北京市骨灰海葬工作已开展了24年,截至目前累计播撒骨灰2万余份,随行家属近7万人。

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推出“零百千万”工程。即:骨灰海葬零收费,百元能买骨灰盒,千元温情送逝者,万元骨灰能安葬。同年,《北京市骨灰撒海补贴管理办法》出台,规定每份骨灰补贴2000元、免费随行家属2名;2014年骨灰海葬补贴调至4000元,免费随行家属增至6名。2016年,推出“自然葬”每份骨灰财政补贴4000元,同时实行6项基本殡仪服务全免费。2015年—2017年间,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本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补贴办法的通知》,给予政策保障。2012年—2017年,骨灰海葬业务年均增幅22%,骨灰撒海量从2012年的1003份增长到2017年的2675份,截至2018年8月底,本年度已播撒骨灰1942份,随行家属7690名。

24年来,北京市海葬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持骨灰撒海安全“零事故”,打造标准化服务。2015年,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骨灰海葬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验收,其为海葬服务建立了47项标准,全面覆盖骨灰海葬服务。

探索出1042骨灰海葬北京模式。即10项免费服务(免费纸质环保骨灰盒、存放骨灰、乘车乘船、鲜花、告别仪式、当天出行保险、骨灰海葬公证、全程紧急医疗救护、自助午餐、纪念光盘)、4项便利服务(在城区设立三个海葬业务办理处、在郊区设立多个咨询点)、海陆两类公祭活动,全面打造服务品牌。

北京市海葬工作使用专用船只、专用码头、专业团队。2018年启用国内首艘骨灰海葬专用船“国宾9号”,载客量达212人;组织专车将参与海葬的家属接送到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专用码头。

回顾北京海葬的发展历程,目前财政每年为海葬服务投入1000余万元,坚持殡葬公益属性,保障基本民生,促进了生态殡葬发展,全市每年海葬量达到了年安葬量最多的墓园的3倍,有力推动殡葬改革。